中信證券大股東中國中信,中信建投的大股東北京國資委,匯金是二股東,中信證券是三股東,就現在中信證券還是中信建投占5.01%的股東之一,兩券商所用商標也都是中信證券的商標,是中信建投租中信證券的商標使用權。有媒體報道說據外媒報道“中信集團收購匯金持有中信建投的股份達到兩券商的合并”,此后,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兩上市公司都發(fā)公告稱沒有此事。
1、中信證券跟中信建投合并你怎么看?
中信證券跟中信建投合并的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有合并的可能,下面我們展開說說這個合并問題。1.、市場表現:有媒體報道說據外媒報道“中信集團收購匯金持有中信建投的股份達到兩券商的合并”,此后,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兩上市公司都發(fā)公告稱沒有此事,這就是現在關于兩券商合并的傳聞。7月3日兩券商市場表現:中信證券A股漲停報28.67元,港股漲8.15%,報收于17.52港幣;中信A股漲停報47.70元,港股漲17.98%,報收于11.94港幣,
從A股看兩券商都漲停,港股有近一倍的漲幅差距,我估計是港股的中信證券流通市值2814億港元遠大于港股中信建投的150.6億港元造成的,市值小的資金拉得容易而已。就市場表現看對兩券商合并傳聞就像打了雞血,當然也有整個券商板塊帶領大盤王者歸來的因素影響,2、兩券商有合并的需要嗎?兩券商都是國家的,從國家角度出發(fā),兩券商有合并的動機嗎?很多人都會說當年的南北車合并來類比,我也認同有相似點。
從我個人角度來分析我是要舉起他例子,蘋果iPhone剛進入中國時,幾乎把高端手機市場全部占領,后來又來了三星,幾乎和蘋果有平分中國市場的狀況。還好我們有華為的為國爭光,以自己核心技術自研為主,不做搬運工,逐步奪回了高端市場,并在國際市場攻城略地,導致美國從國家層面打壓一個企業(yè),由此我想到,隨著國家金融市場對外資逐步開放。
高盛、摩根這些金融巨頭就會對中國券商和銀行帶來巨大壓力,用大學來比喻比較容易理解,高盛、摩根可以比做哈佛和劍橋大學,我們的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恰似清華和北大。和這些國際金融巨鱷比從資金實力,金融底蘊上有歷史的差距也有現時的差距,國內券商就像我們國家很多大學之間靠合并來快速做大一些類似,也要快點做大做強,合并也是可以考慮的方法之一。
3、本是同根生,該是合并時,中信證券大股東中國中信,中信建投的大股東北京國資委,匯金是二股東,中信證券是三股東,就現在中信證券還是中信建投占5.01%的股東之一,兩券商所用商標也都是中信證券的商標,是中信建投租中信證券的商標使用權。兩券商歷史淵源就更深,大家都能查到,我就不復述了,7月3號止中信證券總市值3706億元,中信建投3647億排券商的第一和第二。
2、122.88億元,中信證券2019年業(yè)績官宣,對此你怎么看?
通過中信公布2019年的業(yè)績快報,全年業(yè)績同比增長幅度較大,這也是在預料之中,通過每個月自身公布的業(yè)績數據報告疊加后能夠大致預測出中信證券的盈利情況,從目前中信證券的營收情況和凈利潤情況都是穩(wěn)居券商行業(yè)第一,雖然出現大幅度增長但凈利潤仍舊未超過2015年的高點。下面我們來重點分析下中信證券業(yè)績大增原因和對后市的影響,
業(yè)績大增因素分析中信證券業(yè)績大增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而券商主要營收來自四個方面,證券投資業(yè)務、經紀業(yè)務、資產管理業(yè)務,證券承銷業(yè)務,而在19年市場和國家政策引導導致多項業(yè)務出現了大幅度增長,下面來一一分析。證券投資業(yè)務,證券投資業(yè)務中主要涉及到券商自營業(yè)務收入,券商本身包括很多產品涉及到二級市場的投資,當二級市場出現大幅度上漲,必然導致產品的投資收益率大幅度的上漲,而在19年市場中上證指數從2440點一路上漲到3000點附近,指數上漲500多個點,而滬深300指數上漲幅度40%以上,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上漲幅度在50%以上,代表19年市場賺錢效應極好,
再次信證券最出名的一單投資項目,就是持有中信建投A股股權。2019年6月份,在中信建投A股解禁后不久,中信證券表示要在半年內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的方式清倉減持所持4.27億股中信建投A股,市場猜測規(guī)模達百億之巨,但今年1月10日減持期滿,中信證券僅僅減持了8億元規(guī)模,經紀業(yè)務,經紀業(yè)務收入主要來源于傭金收入,就是我投資者在交易股票的時候所產生的交易手續(xù)費,而市場的交易是否活躍主要來源于成交量的變化,如果每日市場成交量較大,并且成交量在逐步放出的情況下代表市場的成交活躍,成交量活躍必然會產生大量的交易傭金,而中信證券作為行業(yè)龍頭,經紀業(yè)務收入遠大于其他券商,具體參考下圖今年成交量的變化。